活动报道

党旗高高飘扬 走读广西丨鸳江讲坛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——揭开《三字经》中隐藏的信息”系列讲座活动

2021/5/26 16:11:14 次浏览

       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5月23日上午,梧州市图书馆在馆内负二层多媒体教室开展“党旗高高飘扬 走读广西”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之鸳江讲坛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——揭开《三字经》中隐藏的信息”系列讲座活动(第一期)。

微信图片_20210531160546.jpg

微信图片_20210531160550.jpg

Δ小朋友们在聚精会神地听着……

       讲座邀请了国学老师冯老师主讲。《三字经》相信很多人会读会背,但它隐藏其中的信息你又知道多少呢?冯老师为我们娓娓道来。

       《三字经》的作者王应麟,是南宋著名学者、教育家、政治家。宋亡后,他深自晦匿,不与世人相接。入元后,“新文化”对当时的汉族文化造成强烈撞击,汉族文化岌岌可危。为了让汉族文化得以传承下来,王应麟决定著书立说,于是,就有了这部家喻户晓的《三字经》。《三字经》是中国千百年来优秀的蒙学教材,或口传心授,或兼作识字教材。“苟不教,性乃迁。教之道,贵以专” “子不学,非所以。幼不学,老何为” “玉不琢,不成器。人不学,不知义”,《三字经》从学习次第、学习态度、学习榜样等方面,对读者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,注入学习人格。

       《三字经》涉及的品德培养和生活理论等方面的内容也很多。如《三字经》中的首句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单单靠这个“人”字又是怎么理解整句话的呢?冯老师先从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——甲骨文讲起。甲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。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是一些甲骨文的特点。课堂上,冯老师在纸上写下甲骨文版的“人”字,在现场让学生模仿这个“人”字,来理解《三字经》中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的深刻涵义。

微信图片_20210531160555.jpg

微信图片_20210531160559.jpg

Δ小朋友在模仿“人”字

       “不难发现,在模仿‘人’字时,我们的姿态是像鞠躬一样,是对别人的一种有礼貌的行为,所以‘人之初,性本善’中的‘人’字可以理解为做人要有礼貌,这也是善良的一种表现。”冯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……

       《三字经》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,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,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。正是通过文化经典,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。揭开《三字经》中隐藏的信息意义深远,基于此种认识,市图书馆开展《三字经》系列讲座活动,旨在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,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,争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。

       《三字经》系列讲座活动将持续到六月份,请继续关注“梧州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”,期待您的参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