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五月莺歌燕舞日,又到粽味飘香时。”今年的端午节,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临之际,为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,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,强化“中国梦”教育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端午节日习俗,唱响“我们的节日”这一主题,6月12日上午,梧州市图书馆在负二层多媒体教室开展鸳江讲坛“我们的节日——品味端午节”主题文化活动。
△老师为亲子家庭讲解端午节的来源
课堂上,陈老师抛出了第一个问题:“有谁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呢?”孩子们争先抢后地回答:“纪念屈原!”
“孩子们,真棒!纪念屈原只是传说之一。”陈老师娓娓道来……
相传,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国京都,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心如刀割,便抱石投汨罗江自尽,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。为了祭奠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,便有了过端午,吃粽子,赛龙舟等的风俗习惯。但近代的史学家不断指出纪念屈原这说法的错误,因为早在屈原年代以前,端午节已经存在。综览汉魏文献资料可发现,汉王朝经历四百余年历史,充满浪漫、激情,保持南楚故地乡土本色的楚文化,而被誉满天下的楚文化传人屈原,在汉魏前时代的端午节活动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记载,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午节与屈原无关。但是不管怎样说,端午节流传至今,早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,植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。
△小朋友积极上台回答陈老师的问题
每当端午节的到来,人们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来纪念它,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端午节的节日氛围更加浓厚。
接下来,陈老师鼓励小朋友们上台朗诵诗词或唱儿歌,还为他们准备了一份小惊喜,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。这是对孩子们的一种鼓励,也希望通过朗诵诗词儿歌让孩子们感受到端午节的浓浓节日氛围。
△小朋友唱起了儿歌《过端午》
△“最佳拍档”在朗诵《静夜思》
△全场声音最洪亮的声音:诗朗诵——《春晓》
过端午,怎么能少了粽子呢?本次活动的压轴好戏——包粽子来啦!家长们把自备好的材料一一拿出来放台面,便开始手把手教孩子们:先把叶子裹成一个漏斗型,然后把拌好的馅料放入漏斗,轻轻用手压一下,粽子的形状出现啦,最后用绳子把粽子绕几圈扎实。看,粽子就包好啦。现场欢声笑语,气氛和谐,粽叶飘香!
△小朋友在家长的协助下,认真地包着粽子
△小朋友们骄傲地晒出了自己的成果!
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其文化斑斓多彩,既有岁时节日的特色,又有深刻的文化内涵。端午节,是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契机,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机会。梧州市图书馆充分挖掘端午节当中喜闻乐见的文化元素,把这些元素和传统的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包装,使其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和审美需要,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深深植入儿童的心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