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,传承中华民族精神,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,使之产生民族自信感和爱国主义情怀。7月4日上午,梧州市图书馆在馆内负二层多媒体教室,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之鸳江讲坛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——揭开《三字经》中隐藏的信息”系列讲座第六期(上)。
△活动现场,座无虚席
活动伊始,冯老师跟小朋友们先来个“小互动”,一起跳“击壤歌”,通过简单可爱的小动作感受到古人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生活作息。
△小朋友和冯老师一起在台上跳“击壤歌”
简单有趣的“互动环节”令现场气氛活跃不少,随后,冯老师通过《三字经》中四个勤勉好学的历史范例,切入今天的主题——榜样的力量。《三字经》以“昔仲尼,师项橐。古圣贤,尚勤学”;“赵中令,读鲁论。彼既仕,学且勤。披蒲编,削竹简”中的孔子,赵中令,抑或是,路温书、公孙弘,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:外因(环境和条件)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,孔子没有因为自己是圣贤而狂妄自大,而是向比自己年小的鲁国神童项橐请教;宋朝宰相赵中令没有因政务繁忙而懈怠学习,仍手不释卷地读论语;家徒四壁的路温书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、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,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,用自己坚强的毅力,勤奋读书!所以,学习的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!
△冯老师在讲“学习榜样”的历史范例
《三字经》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,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,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。正是通过文化经典,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,揭开《三字经》中隐藏的信息意义深远,基于此种认识,市图书馆把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”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,希望通过开展《三字经》一系列活动,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,对现代教育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!